清明时节,万物竞秀,满目葱笼。一年一度的祭祖,在伍淑和烈士墓前,太平畈伍家湾的伍氏族人排列整齐,肃立默哀。
“淑祈太平,赤胆共和。伍公淑和,忧国忧民。知行合一,报国许身。铿锵足迹,踏遍乡村。西镇暴动,燎原火星。仙人桥畔,罪恶枪声,西山赤子,英勇献身。伍氏族人,牢记在心,为国为民,不怕牺牲。若有违背,枉为子孙......”
101年前的清明节,就在这青山脚下,伍氏祖坟前,20岁的淑和,站在一百多位族人前,长衫而立,意气风发,慷慨激昂地说:“如不全心全意支持革命,就不算伍家好子孙!”这震耳发聩的号召,成为伍氏家训,回荡在这青山绿水间,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伍氏子孙。
我默默地告慰:曾祖,这盛世山河,如您所愿,繁花似景,国泰民安。您安息吧!
我又来到老屋看一看。这座200多年的老宅,历尽岁月的风雨,完成了使命,变成了一堆瓦砾,只有那石头雕刻的大门,屹立不倒。1931年的冬天,29岁的伍淑和,从这里走出,向着光明和未来,用全部的智慧和勇气,不惜付出青春和生命。他一路向前,再也没有回来......
八岁之前,我也住在这老屋里。对那间带阁楼的房子,我记忆犹新,爷爷说,那正是淑和曾祖住过的屋子。在阁楼上我看书写作业的地方,就是伍淑和反复读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地方,是他看到光明未来的地方,是他准备战斗的地方。伍淑和牺牲后,敌人从阁楼上搜出的进步书籍和手稿,挑了十几担出去,在大门前的稻场上,烧了两天两夜。听着这些故事长大,我从小就觉得,要认真读书,不然,不配住在伍淑和住过的屋子里。那里候,我看小花书都不敢拿到阁楼上看,隐隐觉得,有亵渎之意。
我的老家在霍山县太平畈乡,地处皖鄂两省和霍山、英山、岳西三县交界处,山高岭大,风景优美。千百年来,这里深受西山文化的浸润,民风淳朴,崇文尚义,自古流传着“穷不丢书,富不丢猪”的民谣,涵养成耕读传家的一方风土民情。
1902年,伍淑和出生在太平畈伍家湾的一户普通的农家。伍淑和(1902---1931),6岁入太平畈永安局初小读书,后在黄栗杪二高和狮山中学求学,他秉性聪颖,勤奋学习,成为学校最优秀的学生。
1919年,17岁的淑和受到“五四”运动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,思想境界有了质的飞跃。当时同学们仿效陈独秀的“岳王会”,在学校组织了秘密组织“圣人会”,淑和为了启发同学们的觉悟,反对封建主义,改名为“平民共觉社”。
1923年,淑和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庆师范学校,当时安庆已有党的活动,不久淑和即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。当时,在霍山算是最早一批加入党组织的共产党员。1926年,淑和于师范毕业后,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。
1927年夏末结业回霍山,同徐育三、王贤敏等在西镇地区活动,于十月份在漫水河镇成立漫水河党支部(亦称英霍边党支部),积极与鄂豫边党组织联系。不久,与刘淠西一起打入国民党霍山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任民训部长,经常来往于安庆、合肥和寿县一带进行党的宣传、组织和发动工作。1929年,任中共霍山县第一届第二届县委委员,受党的派遣回到西镇,在狮山中学以党义教员身份,向师生宣传革命道理,并在黄栗杪、太平畈一带组织农民运动。按照党的指示,积极投入西镇暴动的准备工作。
西镇位于大别山腹地,是沟通鄂、豫、皖三省的交通要道,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当时,西镇被刘佐庭为首的刘、郑、孙、王四大豪绅把持,横行乡里,鱼肉百姓,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。伍淑和在西镇期间,与魏衍等共产党人,建立了黄栗秒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,发行《醒狮》进步刊物,在狮山中学师生中和广大群众中宣传进步思想,传播马列主义,引导学校师生和当地民众走上革命道路。革命的星星之火,在西山已成燎原之势。
诸佛庵兵变和桃源河暴动以后,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、霍山县委书记喻石泉来到西镇,与伍淑和等人秘密开会,具体研究部署西镇暴动。会后,伍淑和一边为起义做着准备,一边写信派人与红三十二师取得联系。1929年11月19日,红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联系,周师长带领红军80余人,星夜赶到闻家店,配合当地的农民赤卫队,一举取得西镇暴动的胜利。西镇暴动范围迅速扩展,方圆百余里完全被农民武装占领,各乡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,给军阀豪绅予以迎头痛击。为巩固胜利成果,伍淑和又深入农村,辗转霍山、金寨、英山、安庆等地,发动群众,联络进步青年,积极传播马列主义,筹划新一轮武装斗争。
西镇暴动胜利后,淑和回到家乡太平畈开展农运工作,在他的宣传鼓舞下,太平畈一带农民觉悟迅速提高,不久在“永安局”成立了乡农会,准备武装暴动。不料暴动日期泄漏,被英山龙家坊、甲地河与霍山太平畈、包家河一带的反动民团包围了农民协会会场,镇压了这次起义。这次起义虽然失败,淑和毫不灰心,仍坚持地下党组织工作。1930年4月,又当选为中共霍山第三届县委委员。
伍淑和不仅自己参加革命,还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。1922年的清明节,在伍氏家族祭祖扫墓时,二十岁的伍淑和在伍氏祠堂大讲革命道理,号召族人投身革命,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:“如不全心全意支持革命,就不算伍家好子孙”。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,族中的伍齐观、伍齐礼、伍齐忠、伍淑全、伍淑义、伍淑生、伍淑润、伍淑恒等人相继投身革命,他们个个英勇善战,冲锋在前,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牺牲。
1931年2月,淑和在家小住了几天。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,淑和的衣服都是在家里烘晾干。2月13日的下午,因为伍淑和第二天要奉命去安庆进行革命活动,他的妻子便给他收拾行李,发现有两件衣服还有些潮湿,外面的天气又格外晴好,就拿到屋外晾晒。收衣服的时候,淑和讶异地问:“你把衣服送到外面晒了?”妻子点头说是的。淑和立即警觉起来,说:“可能被敌人盯上了,明天我必须早些走”。14日清晨,天没亮伍淑和就出门了,临行前,他对已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说:“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,你怀着孩子身子不便,自己要多加小心啊!”妻子含泪为他整理行装,一边小声地抱怨:“过几天就要过年了,别人都在往家赶,你倒是往外去。”但抱怨归抱怨,她了解自己的丈夫,自己只有默默地支持着他,照顾好一家老小免去他的后顾之忧。她打开家门,屋外的风雪扑面而来,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,她就这样倚着门框,看着他走进漫天的风雪中。她怎么也没敢想,这一去,丈夫再也没有回来,这一去,竟然是最后的决别,再见时,已经是天人永隔。
太平冲由于地形的特殊,冲口的风特别的猛烈,历来被称为风口。已是农历的腊月,天上下着鹅毛大雪,天气异常的寒冷,伍淑和内心革命的热情高涨,风雪丝毫未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。他与往常一样,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在乡间小道上,一袭长衫勾勒出他修长的身材,年轻的面容在风雪中愈加坚毅,身后清晰地现出一行深深的脚印。他知道他的行踪已经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中,这一次的离开,前路凶险异常,不知还能否再次踏上这块挚爱的土地。想到这些,伍淑和不由得扭头回望,这生他养他的山村,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。他暗下决心,只要有一息尚存,就一定会和敌人斗争到底,推翻黑暗的统治,让乡亲们和千千万万的百姓,过上有衣穿、有饭吃的幸福生活。
他一路急行,当行至岳西县包家河的茶棚岭时,不幸被反动民团追击最终落入敌人的魔掌。匪徒们早对伍淑和恨之入骨,不置之死地而寝食难安,他们将伍淑和五花大绑,一路连拖带推,还不时地用皮鞭抽打,来到太平畈洪峰仙人桥时,将他拖到桥下,脱光全身衣服。寒冬腊月,冰天雪地,伍淑和全身赤裸站在寒风中。不仅如此,敌人还将冰冷的河水不停地浇在他的身上,不一会儿,他身上就结出了一块一块的冰花。敌人对他威逼利诱,要他说出西镇的党组织名单,并说:“只要你说出一个共产党的名字,就免去你的死罪,放你自由”。伍淑和知道,投降就意味着对信仰的背叛,他仰天大笑,不屑地说:“想要从我这里知道共产党的消息,你们做梦去吧。你们要找共产党,我就是!”敌人恼羞成怒,连开三枪将其残忍杀害。就义时,北风怒号,雨雪交加,伍淑和大义凛然,毫无惧色,振臂高呼“共产党万岁”。为了共产主义信仰,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,伍淑和牺牲了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。
在匪徒的屠刀下,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,分外触目。丧心病狂的反动民团下令将伍淑和的遗体示众三天,三天后,烈士的遗体与皑皑的白雪凝结在一起,成为晶莹皎洁的巨人。家人只得用温水慢慢融化冰雪,才得已将烈士的遗体运回安葬。伍淑和遇害后,反动匪徒仍然难解心头大恨,将他家中牲畜、粮食、衣物悉数洗劫一空,房屋、土地全遭抄没。从他家阁楼上搜出的进步书籍和手稿整整装了十几担,堆集在门前的稻场上烧了两天两夜。可怜他白发苍苍的双亲,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,只得露天而栖,难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,哭昏在地。敌人扬言斩草要除根,族人只得将淑和身怀六甲的妻子,从山间小路连夜送回娘家避难。幸有双山九老会成员李晴峰、张丹铭老先生,不顾自身安危,解囊相助,并四方奔走,辗转托人将房屋和土地赎回,家中亲人方能勉强度日。
赤膊条条任去留,丈夫于世何所求。
惟恐民意摧残尽,愿把身躯易自由。
生死关头,伍淑和大义凛然,表现出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气节和英勇,他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,全心全意只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。
战争的硝烟已随风飘逝,血雨腥风的历史已经远去。伍淑和已经牺牲91年了,但他的故事在伍家湾传了一代又一代。每年的清明节,伍氏族人都要齐聚烈士墓前,永远铭记“如不全心全意支持革命,就不算伍家好子孙”的遗训,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,勤奋努力,奋发有为,奉献光和热。
每当参观烈士纪念馆的时候,我都要在伍淑和的照片前伫立良久。他俊逸的面庞,深邃的眼神望向前方,看向光明和希望。这时候,我总是热血沸腾的,仿佛历史深处的那些记忆和感动,瞬间都被激活了。作为一脉相承的亲人,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,可是为了坚定的信仰,又甘愿抛弃了这一切。
曾祖以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告诉我:信仰,就是把生命交付给认定的事业,无论艰难险阻,不管成败得失;信念,就是对信仰的坚守和执著,也许道路曲折,前途坎坷,但永不退缩,永不放弃。
凯发k8注册登录的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