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山新闻网-凯发k8注册登录

凯发k8注册登录 > 县外媒体看霍山 >


信息来源: 09月16日安徽日报11版   作者: 伍凤麟   发布时间:2022-09-19 16:29:19

  在单龙寺镇的双龙村,小溪河蜿蜒而过,清澈的河水唱着欢歌,常有飞鸟在河中飞翔、觅食,与河畔绿树掩映的村庄构成一幅流动的乡村画卷。

  小溪河是双龙村的母亲河,村民临河而居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生活悠然滋润。

  双龙村的村民说,曾经的小溪河“晴天像水沟,雨天像黄河”,两岸被山洪水冲刷得参差不齐,河床几乎要高出路面,河边村民习惯将垃圾倒进河中,河水污浊不堪。小溪河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脚步而变得清亮起来的,也见证了两岸村庄的沧桑巨变。

  希望的种子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,小溪河两岸的村庄大多是土砖垒的老房子,一条泥泞的土路是进村的唯一通道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大山里的人们,日子过得很清贫。

  一个偶然的机会,村民蒋立云掌握了种植黑木耳的技术,在他的带动下,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黑木耳。由于质量好无污染,来这里买黑木耳的人络绎不绝,一时之间,小溪河热闹起来,中央电视台专门来拍摄了新闻专题片《小溪河之路》,让这个深山小村落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。如今,小溪河人回忆起那段岁月,依然充满了自豪和怀念。

  “靠着种植黑木耳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,人人有使不完的劲。小溪河里流淌不息的河水,就是我们当年辛苦干活时的样子!”70岁的石灰冲村民组村民张友根感慨万千,他当年也是村里种植黑木耳的领军人物。

  传统的黑木耳种植需要大量砍伐椴木,毁坏植被破坏生态,随着封山育林的推进,黑木耳种植走进尘封的历史,有人选择了外出务工,有人重又陷入贫困。2015年,双龙村被确定为贫困村。

  何时才能彻底拔掉“穷根子”、过上“好日子”?穷则思变、敢闯敢干的种子根植在小溪河人的心田,只待春风一吹,又会生根发芽、枝繁叶茂。

  致富新路径

  “这茶颜色好!”

  “除了摇青、炒青,发酵的时间也要把握好……”

  在双龙村贫困户储著权家,一场关于如何将山野茶制作成乌龙茶的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。

  “听说你自制摇青机,制成了乌龙茶,我今天特意给你请来了茶叶专家,给你的乌龙茶‘把把脉’!”老储的乌龙茶试制成功,霍山县主要领导带着茶艺专家再次登门。

  储著权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,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自费到安徽农学院学习菌种养殖种植,回来后发展黑木耳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后来小儿子患重病,先后到上海合肥等地各大医院救治,不久爱人又患上了糖尿病,雪上加霜。一家两个常年吃药的病人,老储债台高筑,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  县委领导得知情况后,专门结对帮扶。不安于现状的老储盯上了漫山遍野的山野茶,如果能够制作成乌龙茶,打造特色品牌,一定能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。

  镇村和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,老储争取到发展资金,流转50亩土地建成茶叶基地,申请注册了“林中音”商标,霍山县蒲公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免费为其线上销售。如今,老储的茶叶成为“零距离”电商平台的主要销售产品之一,今年还走进了快手直播间,成功搭上网络销售的快车道。老储自己脱了贫,还带动群众一起发展茶产业。漫山的茶园变成源源不断的绿色银行。

  同时,村“两委”引进鼎萃山乡康养农业有限公司,成立了生态养猪合作社,专养黑毛猪。公司提供仔猪,贫困户采用传统生态方式喂养,公司不低于同期市场价回收猪肉,然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及供应链运营管理,将猪肉销往市场。

  夕阳西下,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,村民吴海浚还在猪栏里忙活,为100多头黑毛猪喂食。他患有严重哮喘,经常住院,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大部分药费得以报销,才大大缓解了家庭压力。2017年,他申请2万元小额信贷,扩大养殖规模,又种了5亩中药材。“这些猪都是黑寿淮猪,肉质鲜美,不愁销路,农业公司提供猪苗、养殖技术,统一回收,价格比市场高出不少!”如今,吴海浚家光母猪就养了11头,肥猪存栏也保持在100头左右,年销售近200头。像吴海浚这样的养殖贫困户,双龙村生态养猪合作社有近30户,每户年均增收万元以上。

  一群追梦人

  王磊是双龙村扶贫第一书记,临近退休年龄的他,2018年来到村里,一头扎进扶贫事业,“就图让大家都能脱贫过上好日子”。他带着扶贫工作队,用脚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,细细摸排村情和贫困户情况,和村“两委”一道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脱贫方案,发展脱贫产业。

  一场疫情,让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受到极大影响。为减少损失,王磊发动扶贫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成员,通过网络和亲朋好友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。他的汽车后备厢,装满了帮朋友订购的蜂蜜、葛根粉、茶叶、干豆角等。他到农户家把产品收上来,再给买家邮寄或亲自送去。一次,甚至连夜送到50公里以外的市区,费时费力不说,自己倒贴的汽油费、邮费算不清。“不能算个人的经济账,而要算群众产业脱贫致富的大帐。”王磊说。

  60多岁的彭光东是五保户,无儿无女无亲人,身患严重肺结核。扶贫队和村干部常到他家里送米送油。后来,老彭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,王磊多方协调,将他送往县医院治疗,并请护工精心护理,直至病愈。双龙村有19户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,无法发展产业,村里就开发护林员、养路工等公益岗位,想方设法为他们增加稳定收入。如今,村里的163户439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。

  2017年以来,双龙村新建了美丽乡村中心村,实施了小溪河治理项目,新修了文化广场,安装了健身器材,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,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。小溪河一改昔日长满荒草、河坝破旧不堪的场景,如今整洁亮丽,河水清澈,鱼虾成群,夹岸绿树成荫。山外的游人慕名而来,溯溪而上,陶醉于这里的美景,小溪村的乡村旅游日益兴旺。

  脱贫攻坚战胜利了,但那不是奋斗的终点,扶贫工作队员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,他们的事迹化作老百姓的口碑,化作小溪河接续发展的新标杆、幸福生活的新起点。

  新的一群追梦人,带着乡村振兴的使命,来到这片热土。党支部第一书记、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戴文俊,从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,带着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谋项目、促发展、强志气。养羊基地、黄精种植基地、茭白基地、蔬菜基地相继建起,脱贫户成了产业带头人。生态经济、农旅融合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,党建引领、大户带动、群众参与,小溪河畔的山林、田园变成了百姓脱贫致富的“聚宝盆”,小溪河的河水和着人们的幸福欢歌,一路向前!(伍凤麟)


凯发k8注册登录的友情链接

网站地图